400-998-5282
专注多肽 服务科研
MMP-2/MMP-9 Inhibitor III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环肽抑制剂
编号:141377
CAS号:244082-19-7
单字母:H2N-CTTHWGFTLC-OH(Disulfide Bridge:C1-C10)
编号: | 141377 |
中文名称: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Inhibitor III |
英文名: | MMP-2/MMP-9 Inhibitor III |
CAS号: | 244082-19-7 |
单字母: | H2N-CTTHWGFTLC-OH(Disulfide Bridge:C1-C10) |
三字母: | H2N-Cys-Thr-Thr-His-Trp-Gly-Phe-Thr-Leu-Cys-OH(Disulfide Bridge:Cys1-Cys10) |
氨基酸个数: | 10 |
分子式: | C52H71N13O14S2 |
平均分子量: | 1166.33 |
精确分子量: | 1165.47 |
等电点(PI): | - |
pH=7.0时的净电荷数: | 3.15 |
平均亲水性: | -1.2666666666667 |
疏水性值: | 0.5 |
消光系数: | 5500 |
来源: | 人工化学合成,仅限科学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人体。 |
储存条件: | 负80℃至负20℃ |
标签: | 二硫键环肽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
MMP-2/MMP-9 Inhibitor III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环肽抑制剂。
MMP-2/MMP-9 Inhibitor III is a cyclic peptide inhibitor fo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 and MMP-9.
二硫键广泛存在与蛋白结构中,对稳定蛋白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硫键一般是通过序列中的2个Cys的巯基,经氧化形成。
形成二硫键的方法很多:空气氧化法,DMSO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等。
二硫键的合成过程, 可以通过Ellman检测以及HPLC检测方法对其反应进程进行监测。
如果多肽中只含有1对Cys,那二硫键的形成是简单的。多肽经固相或液相合成,然后在pH8-9的溶液中进行氧化。
当需要形成2对或2对以上的二硫键时,合成过程则相对复杂。尽管二硫键的形成通常是在合成方案的最后阶段完成,但有时引入预先形成的二硫化物是有利于连合或延长肽链的。通常采用的巯基保护基有trt, Acm, Mmt, tBu, Bzl, Mob, Tmob等多种基团。我们分别列出两种以2-Cl树脂和Rink树脂为载体合成的多肽上多对二硫键形成路线:
二硫键反应条件选择
二硫键即为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中两个不同位点Cys的巯基(-SH)被氧化形成的S-S共价键。 一条肽链上不同位置的氨基酸之间形成的二硫键,可以将肽链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多肽分 子通常分子量较大,空间结构复杂,结构中形成二硫键时要求两个半胱氨酸在空间距离上接近。 此外,多肽结构中还原态的巯基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其他的副反应,而且肽链上其他侧链 也可能会发生一系列修饰,因此,肽链进行修饰所选取的氧化剂和氧化条件是反应的关键因素, 反应机理也比较复杂,既可能是自由基反应,也可能是离子反应。
反应条件有多种选择,比如空气氧化,DMSO氧化等温和的氧化过程,也可以采用H2O2,I2, 汞盐等激烈的反应条件。
空气氧化法: 空气氧化法形成二硫键是多肽合成中最经典的方法,通常是将巯基处于还原态的多肽溶于水中,在近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PH值6.5-10),反应24小时以上。为了降低分子之间二硫键形成的可能,该方法通常需要在低浓度条件下进行。
碘氧化法:将多肽溶于25%的甲醇水溶液或30%的醋酸水溶液中,逐滴滴加10-15mol/L的碘进行氧化,反应15-40min。当肽链中含有对碘比较敏感的Tyr、Trp、Met和His的残基时,氧化条件要控制的更精确,氧化完后,立即加入维生素C或硫代硫酸钠除去过量的碘。 当序列中有两对或多对二硫键需要成环时,通常有两种情况:
自然随机成环: 序列中的Cys之间随机成环,与一对二硫键成环条件相似;
定点成环: 定点成环即序列中的Cys按照设计要求形成二硫键,反应过程相对复杂。在 固相合成多肽之前,需要提前设计几对二硫键形成的顺序和方法路线,选择不同的侧链 巯基保护基,利用其性质差异,分步氧化形成两对或多对二硫键。 通常采用的巯基保护 基有trt, Acm, Mmt, tBu, Bzl, Mob, Tmob等多种基团。
定义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属于锌内肽酶家族,统称为metzincins。metzincin超家族的特征是高度保守的基序,该基序包含在催化位点与锌结合的三个组氨酸和位于活性位点下方的保守的蛋氨酸。
发现
间质胶原酶,首先被确定的MMP家族成员,最初是在旨在解释designed变态为青蛙1的胶原重塑的实验中发现的。MMP家族由20多个共享相同功能域的相关锌依赖性酶组成。这些酶既具有通常基于优选底物的描述性名称,又具有基于发现顺序的MMP编号系统1。
结构特征
MMP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同源结构域组成:1)将MMP引导至分泌或质膜插入途径的信号肽;2)前结构域,通过占据活性位点锌使酶具有潜伏期,使底物难以接近催化酶;3)含锌的催化域;4)溶血毒素域,介导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并赋予酶特异性;5)连接催化和血红蛋白结构域的铰链区。MMP7或基质溶素是最小的MMP,缺少血红素结构域,但在底物降解中表现出特异性。额外的结构域和底物特异性导致MMP分为亚组。
MMP的蛋白质结构中两个序列基序高度保守。在所有MMP的催化域中发现的共有基序HExGHxxGxxH,包含3个与活性中心的锌离子(Zn)配位的组氨酸。PRCGxPD基序位于MMPs前结构域的C末端;该基因座的半胱氨酸残基(C)与活性中心的锌原子的配位赋予了酶2、3潜伏期。
行动方式
MMP的体内活性在几个水平上受到严格控制。这些酶通常以极低的量表达,其转录受到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白介素(IL-1,IL-4,IL-6),转化生长因子(EGF,HGF,TGFβ)的正向或负向严格调控。 ),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4, 5。这些调节分子中的一些可以被MMP蛋白水解激活或失活(反馈作用)。转录后,MMP活性受到位于新合成的酶的N末端的前肽所赋予的潜伏期的限制。从细胞分泌后,MMPs的激活取决于前结构域与催化位点的相互作用的破坏,这可能通过前结构域的构象变化或蛋白水解去除而发生。在其前肽中含有弗林蛋白酶样识别结构域的MMP(MMP11,MT-MMP,MMP28)可以通过枯草杆菌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在反式高尔基体网络中被激活。MMP14在细胞表面的proMMP2激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分泌的MMP的胞外蛋白水解激活可以通过丝氨酸蛋白酶(如纤溶酶)介导,这暗示着这两个酶基团在ECM重塑中具有相互依赖性。某些活动的MMP可以激活其他proMMP,例如MMP9和MMP1的MMP3激活。激活后,MMP会受到内源性抑制剂,自降解和选择性内吞作用的进一步调节。已经证明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机制内吞MMP2、9和137。
功能
MMP参与癌症的各个方面-MMP诱导的肝素结合上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从细胞表面释放(脱落),促进细胞增殖。另一方面,由MMP释放和激活ECM螯合的TGFβ可以导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炎症性疾病-许多报道暗示MMP1,MMP3和MMP9参与类风湿和骨关节炎。
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形成部位6的MMP,尤其是MMP9水平升高。已经提出MMP代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炎症的敏感标志。
肺部疾病- MMP的水平升高已经牵涉在各种肺部疾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哮喘,支气管扩张和囊性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MMP,EMMPRIN和TIMPs是由肺中的许多常驻细胞产生的,因此使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7的分析变得复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观察到MMP9在类似于多发性硬化症和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动物模型中的关键作用之后,MMPs参与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
休克综合征- MMP8和MMP9存储在多形核白细胞的颗粒。这些细胞是炎症和感染过程中的关键效应器。这些MMP在休克中的作用得到了对MMP9缺陷型小鼠的研究的支持,这些小鼠被证明对内毒素休克具有抗性。Dubois等人[ 8]提出,特定的MMP9抑制作用是治疗败血性休克综合症的一种潜在方法。
参考
1. Gross J, Lapiere CM (1962). Collagenolytic activity in amphibian tissues; a tissue culture assay. PNAS., 48:1014-1022.
2. Nagase H, Woessner F (199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J Biol Chem., 274(31):21491-21494.
3. Birkedal-Hansen H. (1995). Proteolytic remodeling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Curr Opin Cell Biol., 7:728-735.
4. Zucker S, Pei D, Cao J, Lopez-Otin C (2003). Membrane typ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T-MMP). Cell Surface Proteases., 54:1-74.
5. Yang Z, Strickland DK, Bornstein P (2001). Extracellular MMP-2 levels are regulated by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related scavenger receptor and thrombospondin. J Biol Chem., 276: 8403-8408.
6. Van den Steen PE, Dubois B, Nelissen I, Rudd PM, Dwek RA, Opdenakker G (2002).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gelatinase B o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Crit Rev Biochem Mol Biol,. 37:376-536.
7. Haseneen N, Vaday G, Zucker S, Foda HD (2003). Mechanical stretch induces MMP-2 release and activation in lung endothelium: role of EMMPRIN. Am J Physio Lung Cell Mol Physiol., 165:541-547.
8. Dubois B, Starckx S, Pagenstecher A, Oord J, Arnold B, Opdenakker G. Gelatinase B (2002). Deficiency protects against endotoxin shock. Eur J Immunol., 32:2163-2171.